阳光透过前海鸿荣源中心17楼的落地窗,洒进深圳精测光电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精测”)总经理苗丹的办公室内,点亮了她眼中燃烧的拼劲。
“前海是全国唯一一个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特区中的特区,是一片创新的热土和沃土,与我们作为新型创业企业的特质不谋而合。公司将华南总部落户于深圳前海,也是希望汲取这里创业精神的养分,在这里发展壮大、走向世界。”苗丹说道。
“90后”香港青年、闻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闻歌科技”)创始人陈司诺则在来了两次前海后,就决定直接入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今年5月,他在前海的办公室“开张大吉”,并已接到了内地某企业的一个订单,“这里有香港甚至国外都罕见的创业土壤”。
事实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发布两年以来,前海根据“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要求,在现代服务业基础上,进一步释放前海科技创新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前海现有194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其中包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7家,微众银行、思谋科技等独角兽企业12家,企业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50家。科技服务业在地企业3466家,其中港资企业176家,规上企业实现营收59.5亿元。
布局产业链 | “上下游企业持续入驻,产业聚集态势明显”
《前海方案》发布后,前海面积扩大8倍,覆盖蛇口及大小南山、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机场及周边等区域,高端要素聚集,吸引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企业“筑巢”,深圳精测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2月,深圳精测正式落户前海。作为国内上市公司、龙头企业武汉精测电子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深圳精测深耕ar、vr、mr显示领域配套检测的相关新型技术研发、产品落地及销售,目前已承接多家海外头部企业以及其产业配套上下游的智能检测装备供应。
“来到前海后,最大感触就是这里的政府很务实。”谈及入驻后的体验,苗丹说,“前海e站通”的便利、办公空间的补贴以及前海对香港高校合作资源的引荐等,都实实在在帮助和支持企业。
苗丹说,深圳精测正紧锣密鼓地布局其位于前海的华南研发中心。“全国范围来看,深圳高端人才的供给量相对更多。我们希望利用前海对港澳台和外籍人才的扶持政策,去吸引更多高端研发人才。”苗丹透露,明年人员将扩充到50人,公司正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洽谈,希望租下更大空间做实验室和产品技术展示空间,让前海成为公司对外展示的窗口。
当前,前海已累计提供产业空间82万平方米。更宽敞的办公区域、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这里的科技创新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作为全国瞩目的制度创新“试验田”,前海还连续出台“双15%”税率优惠、总部企业奖励、办公房租补贴、人才激励、招商引资等政策。
“前海越来越热闹了,鸿荣源中心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刚开始谈时,这栋楼的入驻率只有30%,现在已经去到80%,企业入驻的速度非常快。”苗丹感到,科技企业聚集态势明显,相关产业链初现雏形。
“我们注意到前海已有行业上下游的一些企业入驻。我们也希望依托前海科技创新大平台,与区内各企业进行更多互助交流和合作。”苗丹表示,聚集生态拉近了上下游企业的距离,打通了沟通合作时间和空间的屏障,为产出更多科研成果注入动能。
培育创新沃土 | “携手香港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
科技产业要发展,需要有培育创新的土壤。
为加快前海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前海管理局于2022年8月推出《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支持科技创新实施办法(试行)》,积极引导技术、设备、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在深港间进行优化配置。
前海国际知识产权综合运营服务中心(下称“知识产权中心”)执行董事李飞认为,前海的制度优势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此扎根壮大,尤其在技术落地和成果转化方面。
他所在的知识产权中心是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立项,围绕“两平台一基地”进行建设,旨在立足前海、服务湾区,为企业提供跨境的专利保护服务。其中,“两平台”指的是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国际专利技术转让许可和转移孵化平台;“一基地”即国际贸易和现代服务业知识产权合作交流基地。
目前,知识产权中心平台上可以转化的专利有6000多件,包含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族激光等高校和企业的科研成果。其香港分支机构正在紧密筹备中,预期将加强深港合作、促进两地科技成果转化。
“前海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它是个不断追求改革创新的区域,在制度创新上有很多先行先试的优势。”李飞表示,新产品和技术往往需要新的应用场景,但这需要审批和特殊的政策。前海可以作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先发地”,用制度优势实现突破,“这个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
今年2月,围绕“知识产权”深港规则衔接,前海管理局又携手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共同制定发布《关于协同打造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高地的十六条措施》,在机制上推动成立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合作推进小组,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跨境协作、香港陪审员参审、吸纳香港仲裁员等多项深港合作机制,形成深港联动的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服务体系。
目前,前海也已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集聚了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前海知识产权检察研究院、华南高科技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等机构,构建起覆盖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仲裁、公证、法律服务的体系。2022年,前海企业新增专利授权21742件、pct申请762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186件。
拓展香港产业空间 | “北上内地找市场,前海是最好的‘始发站’”
“我十年前就关注前海了,现在和那时相比,变化真的好大。”闻歌科技创始人、香港青年陈司诺说道。
前海是陈司诺在内地创业的“始发站”。作为一家基于元宇宙和虚拟人技术的数字化媒体公司,闻歌科技抢抓当下“风口”,为用户提供web3.0泛娱乐内容和社交服务,战略布局vr、ar、mr等扩展显示领域。
“我们看中内地微信、支付宝等‘超级app’的用户规模和网络生态。在内地,我们的产品可以轻而易举地触达大量用户,这是在香港,甚至国外都罕见的创业土壤。”谈及为何“北上”创业,陈司诺表示,香港和国外的应用生态很分散,针对同一种使用需求,同一个地区的人会使用不同的软件,这使得内容开发成本变高。
“而且内地用户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香港用户更加传统。再考虑到前海对港人及港资企业的优惠政策,通关后,我便立马开始筹备在前海创业。”陈司诺说。
5月考察,6月入驻,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陈司诺便敲定了新公司的选址——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在前海办公,经营成本和生活成本比香港低得多,还能同时接到来自香港和内地的订单。”陈司诺说,“梦工场是一个幸运的地方,我们搬来没多久,就接到了一个订单。”
对于“北上”发展的香港人而言,交通和住宿是他们绕不开的考虑因素。“之所以选择前海,是因为香港通过深圳湾口岸到这里很近、很省时间。”目前,陈司诺每周往返深港两地之间,一半时间在香港、一半在深圳,“可能后面会选择搬进前海的人才房”。
今年7月,前海管理局出台《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就业创业发展的十二条措施》(下称“十二条”),对港澳青创项目的一次性资助金额最高达100万元。参照“十二条”,闻歌科技可享受50%的租金优惠。符合条件的团队成员还可以进一步享受住房补贴、人才补贴。
随着更多优惠政策出台,前海成为港澳科技人才“磁石”,和陈司诺一样“北上”逐梦的香港青年也越来越多。据统计,梦工场累计孵化的创业团队达到972家,其中香港团队超560家。今年梦工场举办的深港澳青年交流品牌活动达到65场,产业服务活动35场,累计超1.7万人参加。
“希望随着前海的发展,未来可以看到更多港澳同胞,以及大湾区和全国的人才来到前海,在这里交流、碰撞,把更好的品牌和企业做出来!”陈司诺展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