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打造涉海企业发展要素最好区域”|2023“走读前海”④-金沙js9线路中心

| | | en| | 智能问答
金沙js9线路中心-老版金沙app下载客户手机端 / 前海资讯 / 专题活动 / 前海方案两周年
“向海图强,打造涉海企业发展要素最好区域”|2023“走读前海”④
发布日期:2023-09-26 17:56:49
来源:南方
字号:

  在距离前海2000多公里的南海里,一个个仿佛巨型胶囊般的存储器浸在海底,“栖居”内部的数据中心借助海水天然冷却系统实现大幅节能,意味着全球首家商用海底数字中心服务商——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兰云”)布局的首个项目成功孵化。

  同在南海海域里,更远处的大国重器“蓝鲸1号”在海上繁忙作业。这是中集集团制造的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于2017年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除了它以外,一系列在海上“办公”的小伙伴——“蓝鲸2号”“蓝鲸3号”也正铆足劲儿向海洋的更深、更远处进行探索。

  在前海妈湾港,这里用上了5g、北斗、ai等智慧手段,装货、卸货以往还需师傅们人工完成,而今在智慧系统的帮助下,操作师傅们只需要远程“抓娃娃”,便可完成上万集装箱的装配,帮助它们运往世界各地……

  前海是深圳布局“20 8”产业中海洋经济的重要承载地。根据《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圳将以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总目标,打造全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而在两年前,《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就已对前海在发展海洋经济做了具体部署,提出前海合作区要“集聚国际海洋创新机构,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加快建设现代海洋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以海洋高端智能设备、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大数据)、海洋新能源、海洋生态环保等为主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600平方公里海域、68公里海岸线、13个海岛、6个港口码头、5个一类口岸……前海,这片“海洋经济”的新蓝海,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被外界寄予厚望。

  截至2022年底,这里注册涉海企业约3400家,集聚了招商工业、中集海工、亚太星通等一批海洋龙头企业,涉海创新载体12个(国家级3个,省级3个,市级6个)。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区,前海正在汇聚全球海洋创新资源,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展现“向海图强,乘风破浪”的雄心壮志。

集聚 | “这里是发展海洋经济综合要素最好区域”

  “海洋经济”是什么?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个经济学术语仍很新鲜。然而,对于15年前便涉足海洋工程的中集集团而言,该词是对其长期所做海洋开发工作的另一重定义。

  

  2008年,海运巨头中集集团收购了位于山东的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由此开启了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布局。“到2015年,我们感受到海洋企业正面临着面向南海开发的重要历史机遇,便将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落户到了深圳前海。”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助理总裁陈有孝回忆道。

  涉海企业选址有何考量?“靠海”“客户”“人才”“科技”等是关键因素。陈有孝说,当时在谋划深圳这家公司,主要考虑几项标准:首先是要靠近南海,其次要更贴近海洋新能源客户,再则是希望有更多资金、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扶持。“综合几个要素来看,前海是最好的。”正因如此,中集海工早在2015年就入驻前海,成为了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后的首批入驻企业。

  

  “在前海这些年,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它的优势。”陈有孝认为,这既得益于深圳本身的资源条件,如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对人才的吸引力以及创新创业的活力,又得益于前海管理局针对前海合作区出台的大量创新政策,“《前海方案》专门提到了高端海洋服务业集聚区的定位,我们作为海洋人都非常振奋”。

  与中集海工同处前海深港合作区的深圳海兰云也看中了前海作为深圳“特区中的特区”的区位优势。

  

  2020年,为解决数据中心耗电量大的、占用土地资源的困境,深圳海兰云公司引入加拿大的海底工程技术,在宝安区创业起步后,正式进驻到了前海。三年时间,该公司已申请专利83项,完成三套海底数据中心下水运行。

  

  “我们选择前海最大的初衷,一方面这(海底数据中心)是特别新兴、快速发展的行业,需要最尖端的人才和技术,而这些人才和技术的聚集点就在前海。” 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苏洋表示,海底数据中心是海洋产业和电力、电子行业的集合,而深圳在电力、电子行业有很好的积累。同时,前海片区聚集了很多海工基础雄厚的企业,能提供生产制造以及集成总包的技术能力,因此选择在此“筑巢”。

探索 | 信息科技 海洋装备,在蓝海里探索“绿色”宝藏

  与其他地方比,前海的海洋企业有何特点?走进产业园区,不难发现,利用深圳这一数字高地,将信息科技与海洋装备相融合,同步探索蓝海中的“绿色经济”,正是前海海洋企业的发展特色。

  

  2015年起,中集海工便把海洋的电子信息化作为公司发展的关键方向。“也就是大装备、大集成部分,放在北方的建造基地来完成,但是涉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作,放在深圳完成,这是我们第一个布局。”陈有孝说道。

  随着该战略方向发展,中集海工的国家工程实验室、海洋工程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纷纷在前海成立,在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方面大展拳脚,并将许多成果应用到了自身装备上。

  “比如在蓝鲸一号执行可燃冰试采任务时,其身处距离海岸数百公里、水深达数百米的极端环境。有鉴于此,我们将信息系统和蓝鲸一号结合,实现了实时数据对接和信息传递。这样,平台捕捉的信息,便可在实验室监测到,并能对操作进行风险分析和预警,起到‘陆海统筹’作用。”陈有孝介绍道。

  除了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中集海工还发力产业转型,将海洋新能源,尤其是海上风电,以及深海养殖的装备等纳入为其主要业务架构。

  “目前,中集海工已形成以海洋油气开发装备、海洋新能源装备、深海养殖装备以及海洋空间利用为主的四条产业赛道。从一个传统的油气装备公司,成功转型为一家为海洋开发提供全方位装备服务和一体化老版金沙app下载客户手机端的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陈有孝概括道。

  与中集海工不同,海兰云则聚焦海洋空间的利用,深耕海底数据中心细分领域,致力于“3060双碳”目标下的绿色产业开发。

  据了解,数据中心产业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现有数据中心产业能耗问题严重,该产业占全部国民发电量的2%-3%。

  “相比较陆地数据中心,海底数据中心整体能耗将降低30%-40%,同时还能把陆地上放数据中心的土地资源完全释放出来。”苏洋介绍,在陆地,1万个数据中心的机器将占据1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而如果放在海底,陆地的面积则几乎可忽略不计。

  

  “原来国家战略讲求‘东数西算’,就是把陆地数据中心迁移到西部,缓解部分能耗和土地问题,海底数据中心方案实际上是对陆地数据中心方案的有利补充,通过将部分陆地数据中心迁移到海底,最终实现‘陆海统筹’,这大概是我们的理想和方向。”苏洋说道。

  除解决耗能问题,海底数据中心还有可靠性高等优点。由于海底数据中心置身海底环境,内部是无氧无尘、惰性气体围绕的环境,能大幅降低内部设备的故障率,这样的优点为市场提供了新的选择。

  

  “深圳拥有腾讯、百度、字节等大量数据中心应用客户,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销售市场空间巨大,并拥有多家龙头涉海企业,海洋经济规模庞大,因此海底数据中心项目的落地,将有效增强深圳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苏洋对这片“新蓝海”发展充满信心。

布局 | 规划“海洋集群” 先行先试树立标杆

  随着越来越多优秀海洋企业的入驻,前海在海洋经济的“顶层设计”上也越来越明晰:目前,前海范围内规划建设海洋新城、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深港·海洋总部经济产业生态园和赤湾海洋科技产业园4个涉海产业园区。

  在深圳的南部,一片面积为6.86平方公里的海洋新城正在积极筹建中。目前,有关方面正全力以赴开展产业项目的策划和规划工作,目标是在2023年储备一批具有潜力的企业和项目,并在2024年吸引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进驻。

  在大铲湾,一个名为“蓝色未来科技园”的地方,正展现出蓬勃生机。该科技园将建成一个集科技研发、检验检测、产品中试、成果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优质平台,园区将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和海洋智能装备等领域,同时积极培育海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深港·海洋总部经济产业生态园,位于妈湾大道和月亮湾的交汇处,隐于妈湾智慧港的背影中。该园区将围绕智慧港口的核心业务,重点推动航运服务、涉海金融服务、海洋数字科技、海洋高端智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里,优质的涉海资源将如繁星般积极汇聚,形成紧密而活跃的产业生态圈。

  而在赤湾,一个投资总额约100亿元、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的海洋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在规划中。这个园区将重点建设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海洋工程与高端装备研发基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基地三大基地,致力于推动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

  前海,这个先行先试的区域,正通过海洋科技和产业园区项目的建设,展现对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信心。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将推动深圳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为深圳在全球海洋科技和产业领域树立新的标杆。

  “《前海方案》里明确了前海许多先行先试的指导性方针,对于开发海洋经济而言非常有益。”陈有孝说,在海洋开发方面,当前很多边界条件并不甚清楚,同时,海洋新能源、深远海养殖等,都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期,大量的政策法规条文仍不完善,这正是需要前海去突破和尝试的。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