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前沿引领。
企业因分工而集聚,因集聚而成产业,因产业而形成集群。一个城区必须构建全链产业生态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在前海,多元化产业空间在《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发布后,完全打开。
于是,金融、涉税服务和跨境电商等优势产业之外,前沿科技、海洋、天然气贸易等新产业也在前海铺展开来,让前海的经济基石更加坚实。
聚势,优产更“优”
9月开学季,前海综合保税区里,马士基供应链管理(广东)有限公司(下称“马士基供应链”)的仓库比以往更忙碌。
“我们每天有20-30辆车穿梭于深港之间,香港小学、初中几百间学校的教材都是从我们这里配送过去的,所以每年开学这里都很热闹。”马士基供应链总经理王文栋说。
而这只是马士基供应链的一个小业务。自2015年入驻以来,这家公司已吸引包括戴森、泰勒梅、tommy、ck等40-50个国际品牌,其中有1/3还把贸易、结算,甚至研发都放在这里。
“比如戴森的产品,韩国、日本、东南亚、美国、欧洲所有的订单货物都从这里发出去。‘双十一’期间,中国市场每1000个订单,就有4-5个从马士基发出。每年作业量则超过1.5亿件,进出口贸易额近百亿元,其中跨境订单占比达到80%以上。”王文栋说。
在王文栋眼中,前海综保区是唯一一个将“保税”和“免税”打通的区域,且叠加自贸区优势,在所得税、通关、人才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如今已从单一的出口型仓库升级成为供应链枢纽中心,实现业态升级和产业增值。
“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产业集聚态势非常显著,各类港资、外资金融机构正加速布局,有利于发挥集群优势,协同合作,促进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作为首家入驻金融城的港资机构,恒生前海基金总经理刘宇表示,公司在管公募基金已达到22只,总规模超过200亿元。
“目前,我们已经跟入驻金融城的其他证券公司开启了合作。未来,将继续发挥公司港资背景、跨境基因,利用前海区位优势和政策资源,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和专业资产管理机遇,发展特色跨境金融业务。”刘宇说。
今年2月,中国人行等发布的“金融支持前海30条”出台后,金融机构踊跃探索,一批全国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快速落地见效,以深港账户通、汇款通、融资通、贸易通、金融服务通、跨境理财通“六通”为代表的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加速形成,推动前海成为支持香港融入国家金融改革开放新格局的最佳区域。
截至目前,前海自由贸易(ft)账户跨境收支超4648亿元,与香港发生的跨境收支占比82.1%。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已入驻汇丰集团、瑞银集团等312家全球金融机构,82家是港资外资;风投创投集聚区已入驻130家风投创投及国际资管机构,管理基金规模1619亿元。
谋远,新产更“新”
《前海方案》发布后,前海面积扩区至原来的8倍,拥有了国际机场、港口码头、会展新城、海洋新城、保税区、制造业工厂等要素,海陆空铁齐备,多元化产业前景完全打开,前海着手新产业布局,谋远笃行。
2022年底,前海启动首批包括“风投创投、融资租赁、天然气贸易、跨境电商、涉税服务业、高端智库”等集聚区建设,此前极少提及的天然气贸易引起坊间关注。
深圳本地天然气贸易主体不算多,但却是重要的天然气(lng)进口大市,全国22个lng接收站中有3个都在深圳,约占全国总接收能力的1/6。为此,深圳希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并构建了“一区一廊一中心”的发展格局,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其中的“一区”,就是“前海天然气贸易集聚区”。
“当前,亚洲乃至全球的天然气交易主要集中于新加坡,从国家战略或国际政策层面,中国都需要打造一个替代或与之并驾齐驱的全球交易中心,前海这一建设是站在未来战略角度的大胆谋划、长远构想。”中联信团液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旭认为,前海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扶持政策相对其他城市更有优势,是天然气贸易企业的优选地。
“以天然气纯贸易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核发事项为例,前海实行告知承诺制,大幅压缩办理时限,而有的城市则需要跑3-4次才能办好一个环节的事项。同时,前海还创新为进驻企业集中办理一批行政事务,服务新颖、高效。”
王德旭说,前海专门为首批进驻的天然气企业组了微信群,里面有应急、税务、市监等各部门联络人,为落地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工商登记、危化证办理、经营纳统全流程指导服务。
目前,天然气贸易集聚区已引进中海油、中燃、新奥等55家天然气贸易龙头企业,今年1-7月贸易额达120.6亿元。
海洋经济则是另一个前海重点发力的新产业。
现在的前海拥有600平方公里海域、68公里海岸线、13个海岛、6个港口码头、5个一类口岸。《前海方案》则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海洋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以海洋高端智能设备、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大数据)、海洋新能源、海洋生态环保等为主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截至2022年底,前海已有注册涉海企业约3400家,集聚了招商工业、中集海工、亚太星通等一批海洋龙头企业,国家、省、市涉海创新载体12个,规划建设海洋新城、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深港·海洋总部经济产业生态园和赤湾海洋科技产业园4个涉海产业园区。
其中,海洋新城正开展产业项目谋划,力争2023年储备一批意向企业与项目,2024年有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
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已建成,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海洋智能装备等领域,培育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目前正在招商引资当中。
深港·海洋总部经济产业生态园将围绕智慧港口业务主线,以航运服务、涉海金融服务、海洋数字科技、海洋高端智造等为重点方向,积极引进优质涉海资源。
赤湾海洋科技产业园则重点建设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海洋工程与高端装备研发基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基地三大基地,目前正在向深圳市发改委申报深圳市2023年重大项目。